一个好友到乡间去,要途经龙潭坪,还隔一座山,他就拔通熟人的手机,叫他助买几个粽子,对方却说,要列队,我给儿子买的都还没买得手……
说起龙潭坪,那里确是个好地方。传说是一个五龙捧圣之地,由五条形似龙的青龙垉、水龙垉、来龙垉、白龙泉、龙溪口的小山而围成。
龙潭坪是粽叶之乡。放眼望去,山水绵亘,汜博无边。深山里,白雾缭绕,处处都是粽叶。
粽叶,密密层层,一页盖住一页,望不睹天,偶有一缕阳光钻缝而下,就如穿针引线,相接天穹和六合。
气象晴好的日子,打粽叶的女人天刚蒙蒙亮就起了床。她们背上几个大袋子、一壶茶水和几个蒸熟的红薯就往深山里跑。极局部的,还会正在腰间插上一把镰刀,以备常常之需。
赤军村的赤军寨,是粽叶最众的地方。除了满山遍野的野生粽叶以外,再有大面积人工种植的粽叶。那人工种植的种类,大约过程了迭代和校正,叶儿更宽、更长、更绿。女人们来到这里,重要去野生粽叶林。她们打满两大袋,挑出山,就容易走进一户人家,歇歇气,土家吊脚楼里的赤军子息为她们端茶倒水,还讲起赤军村的故事。赤军村的所正在地毛垭,是贺龙带着部队行径的地方。当时,不到一百人的村,就有三十人出席赤军。这里的云头山、将军岩是疆场,良众赤军兵士正在这里献出了人命。将军岩即是当年十名赤军兵士牺牲跳崖的阿谁危崖。而今,这里的粽叶,漫山遍野。打粽叶的女人不怕累,常常还扯开嗓子,唱起桑植民歌:“要吃辣椒不怕辣,要当赤军不怕杀……”
山外的人来到这里,看到的,是满满的绿色;感触到的,却是血色的精神与力气!省军区的扶贫队,也曾正在这里定点助扶众年,于是,正在这片土地上,留下了他们的故事。也正由于他们正在这里终年跟老匹夫打成一片,使赤军村遐迩驰名,从穷困村一跃成为省墟落复兴树模创修村,吸引良众人慕名而来,使得这里的野生粽叶和手工粽子都至极走俏。这里的粽子,每每是一粽难求。
为包好粽子,她们选上打回宽而嫩绿的粽叶,正在水中浸润得滋柔。一张张碧绿而狭长粽叶,正在女人们的手里,翻来覆去。她们用手指朝上向里转动着粽叶,一大一小的粽叶被她们折成一个个的锥形。成串成串地挂正在木椅上,那场景,让人眷恋往返、擦掌磨拳。正在折好的锥形里,放上浸泡好的糯米,塞上土家腊肉,或甜枣,或蛋黄,或其他东西,封口,裹实,再抽出一根细细的麻绳,绕着粽子转上几圈。一刹,身边的盆里,就有了一大堆带有粽叶清香的粽子。
便区别差异的滋味,粽子的形式,有三角形,方形和卵形。小巧簇新,棱角真切。
她们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,倒上水,煮上个把钟头,崭新粽叶的滋味和糯米的滋味统统协调。粽子出锅自此,内外如一,那青翠的粽叶变为暗绿,解开绳子,剥开“外套”,暴露的是糯米的底色。
那粽子的滋味确实好,入口的感想:香,柔,嫩,糯,越嚼越有一股股的余香。若沾点白糖,再一口咬下去,甜美蜜的味道,便由心底涌出!
一个粽子一片情。品味粽子时,人们也会思起伟大的爱邦诗人屈原。粽子,已不大略是一种吃食。它,包含了更深更广的文明守旧涵义。
因有了粽叶,有了粽子,这里的粽子店渐渐地众了起来,人们的日子也渐渐地好了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