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石家庄6月7日电(记者杨帆)端午节前几天,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丰山村的张秀云家相当忙活。糯米、豆沙、蜜枣、粽叶,全家10余口人和10众个雇工指尖一收一拢,紧实雅致的粽子就出手而出。
正在丰山村,全村301户中有60余户和张秀云家相通,端午节前的一个月时光里天天忙到彻夜。即使如斯,商场上的“丰山粽子”仍时有脱销,“念招包粽子的雇工一人难求”成了这60余户家庭“美满的苦恼”。
丰山村是近百年来酿成的移民墟落,村民向来延续着端午前后包粽子并送粽子的习俗,粽子品相滋味俱佳,但丰山粽子由“礼物”变为“商品”仅仅是正在2014年。
当时,上任不久的村主任陈宝树为了策动村民增收致富,举办为期一个月的“粽子节”,以包粽子大赛等景象吸引了周边乡邻的广大参预,丰山粽子的名气由此大振,一举翻开销途。
从此,出席出产、发售粽子的村民越来越众,从最初的几户到目前的60余户,丰山村真正成了“粽子村”。为了担保粽子品德,各家厉把原料质地闭,有的粽子大户特为开车赶赴保定白洋淀进货稀奇的苇叶。
记者采访时领会到,2018年全村粽子销量15余万公斤,产值300余万元。张秀云家动作粽子大户,痛快终年365天资产发售手工粽子。终年正在张家打工的64岁村民李子英告诉记者:“我一天包500来个粽子,能挣150元,不比壮劳力差。”
丰山村粽子产量曾经跟不上订单数目了。为此村委会依托该村互助社,吸纳87%的村民入股,走规范化出产、集约化筹办、科学化拘束的门途,培植品牌、增强营销,全村抱团闯商场。目前,真空包装的粽子搭上“互联网+”的疾车,已远销世界各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