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7日,朱阳镇鱼仙河村第二届粽子文明节暨德行轨范颁奖仪式举办,6名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妇”和“文明哨兵”受到赞叹。
一大早,村里文明广场界限,就依然来了不少人。各个摊位前,聚拢了三三两两来凑荣华的大人和孩子们。最引人醒目的,是一个粽子展台。桌子上一溜儿井然摆放着的几个盆里,依序是洗好的槲叶、米和红豆、净水等,桌子后边,几个身着青花兰打扮的女子正正在包粽子。她们举动娴熟、配合默契,一个简陋完好的流水线就此酿成,引来不少人围观、摄影……
一位正在外劳动职员回村后,直接走到熟习的摊位前,区别订购了小米、江米、黍子米三种区别馅儿的粽子,同时自愿当起了仔肩证明员,高傲地给伙伴先容乡里的粽子。他说这里的粽子,外地人叫做“槲包”,全豹原料皆取自自然,加倍是叶子,为这一带山区特有。它的选料、包装、创制和食用步骤都与粽子区别,有着食用容易,耐储存等特性。每年回来,不光我方吃,况且总要带极少送给友人们品味。
据悉,位于弘农源流的古板古屯子朱阳镇鱼仙河村,创制“槲包”粽子有着很久史籍。近年来,该镇将以“槲包”为代外的特征农产人格动文明传承的载体,并依托这里生态植被优秀、文明资源充足等上风,主动开采并打制赤色文明品牌,鼎力进展乡间旅逛,兴盛乡间经济,通过举办各样节庆行径主动向外推介朱阳,赢得了优秀劳绩。